来自于: 西南交大-利兹学院  | 分类: 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
项目级别

一般项目

报名:2017-11-08 15:00-至-2017-11-09 15:00
  •  课程时间:2017-11-09 14:00
     课程学时:2.0
  •  已报名人数:56/290
     课程类别: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
  •  课程地点:X4359
  •  选课校区:
  •  面向对象:利兹 2017级本科生
  •  授课方式:讲座
  •  报名时间:2017-11-08 15:00/2017-11-09 15:00
  •  学时说明:

课程简介

礼仪是规范行为的体系,是构成道德与精神准则总体上 的允许和禁止体系。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其中“礼”是指礼貌、礼节;“仪”则指仪式、仪表、仪态,它们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中国历来被公认为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三部礼典:《周礼》、《仪礼》、《礼仪》集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礼仪的主要内容。而反观西方礼仪,它们有多个词汇反 映礼仪:“courtesy”指礼貌行为、 动作或言词;“etiquette”不仅指礼仪,而且指规矩,即对某一行业人士行动、行为或实践起约束作用的规矩;“protocol”指一种刻板的在外事和军事等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如规定对上级的完全尊敬、对应有的优先次序的严格遵守以及完全正确的实施程 序;“rite” 既指仪式、典礼(如宗教、宫廷仪式),又可指惯例、习俗。由此可见,每个社会、每个民族的礼仪规则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和掌握礼仪规则和形式不仅对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来说很有必要,而且对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负责人

张笑芸

联系方式:

办公室地址:

第二联系方式:

主讲人

周静

周静,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成都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副会长。1993年毕业后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人事处、团委工作;1999年受市委组织部委派到金牛区挂职锻炼2年,2001年调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任职;2004年调回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师。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有:.参加了高度异质化市场下的企业竞争:初探后WTO时代的中国市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0472043)的研究工作;本人承担市场调研工作;.参加了顾客的多忠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672021)。承担部分数据统计工作。


常见问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