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一:微波遥感引领气象探测新时代
讲座摘要:
我国正在建成陆地、海洋、大气三大卫星系列,实现多种观测技术优化组合的高效全球观测和数据信息获取解析能力。空间微波遥感的全天候特性,逐渐成为陆地、气象和海洋卫星空间对地遥感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卫星平台和仪器研制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观测跨越国界,资料全球有限共享,在天气海洋预报、气候变化、灾害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涌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本报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微波遥感载荷研制的关键技术,卫星资料在气象预报中的定量化应用以及微波遥感从地球向深空探测拓展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等,解密星载微波遥感仪器从研制、在轨运行到天地海目标精细定量信息智能获取的全链条技术流程。
讲座二:抗辐射技术护卫航天器驰骋太空
讲座摘要:
欢迎你与我们同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但是,太空不空!航天征程坎坷不断!太空存在着大量的强辐射粒子、稠密等离子体、高速碎片、强腐蚀原子氧等特殊环境条件,对航天器材料、器件、电路、设备及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及安全造成多种危害,涉及普通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材料科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电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属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技术问题。具备上述专业背景之一的学子们,一起来了解下空间环境与航天器作用的基本原理、由此导致的航天器用器件、电路、系统故障,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及航天工程设计应用吧,由此开启属于你的空间探索之旅。
联系方式:15978890925
办公室地址:
第二联系方式:
微波遥感引领气象探测新时代讲座主讲人: 何杰颖,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首批会员,第9/10届中美空间科学青年领军人物,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等多项荣誉。带领团队争取多项国家及部级项目,包括863、装发预研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十四五重点培育等。发表SCI、EI 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7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2017年-2018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公派访问,开展静止轨道微波星和微小卫星大气应用前沿探索。2016-2020年,参与中欧龙计划项目,制定ISO/TC211国际标准1项。目前担任风云三号03批微波湿度计副主任设计师兼定标主管设计师,海洋卫星盐度计副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十四五重点培育行星及其环境探测方向的负责人,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任务概念研究项目负责人。 抗辐射技术护卫航天器驰骋太空讲座主讲人: 韩建伟博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首席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扬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辐射物理分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宇航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空间环境分委会委员,从事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二十余年,发表SCI/EI论文数十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研究成果在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通信、遥感、气象及空间科学等卫星、核高基等国家系列重大航天任务和科技专项中得以大量应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