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个教学团队参加SoTL国际会议并分享教学创新成果

2020-08-28 17:10:29.463   分类:要闻及动态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2267 返回列表

2020821日至23日,2020中国教与学学术国际会议(SoTL-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国内外919位正式参会嘉宾在云端相聚,安排了11场分论坛交流、9场研修坊及海报展示,世界各地共7万余人次通过北理工延河课堂、学堂在线直播平台收看了大会直播。我校组织21名教师以及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杨静雷、江苏师范大学副熊岚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胡善姣博士组成5个教学团队参加本次会议,推出16门创新课程并与建筑学院新工科建设实践一起在会议分论坛和研修坊上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受到参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赞许。

 教务处专聘教授范怡红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范怡红教授作题为“多维学术、全人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溯源、前瞻、引领与实践”的大会主题报告,详细梳理了多维学术、全人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了大学使命从三维延伸至四维(即教学、科研、服务与引领创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关注“教学学术、探究学术、应用学术和整合学术”多维学术观,从多维学术观的溯源结合全人教育的思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人才培养从重专业发展到重创新力与综合素养的实现路径。

1.png

研修坊—基于多维学术观、全人教育、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或跨学科课程设计

研修坊由范怡红教授主持,来自建筑与设计学院的韩效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的张方和王耀琴老师、人文学院的朱洁副教授、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郭永春副教授组成教师团队参与分享。本研修坊通过西南交通大学新工科建设课程《钢结构设计》介绍项目式教学,通过跨学科与超学科课程展现了多维学术观与全人教育理念如何推动教师多元发展,达到以思维和理念的创新来思考和设计跨学科课程及运用项目式教学落实跨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实施。分享的跨学科课程有土木、公管、生命学院教师团队的跨学科课程《生命之舞》;地环、数学、土木学院老师合作的课程《思考设计》;以及来自8个学院的10名教师组成的3T团队开设的超学科课程《重构跨界视野 共创智美未来》,展示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团队如何构建知识跨界融合与跨领域交叉的创新教育模式。参会教师分为六个小组由西南交大6位嘉宾带领通过暖场、团建、课程设计实操等实践环节共同交流研讨了多维学术观与全人教育理念对教师多元发展提升的促进作用并现场通过头脑风暴设计出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思路。参会老师对这种发挥每人潜力和创造力的课程组织方式感到受益匪浅。

2.png

4个教学团队在分论坛进行分享

1)多维学术、全人教育、学生自组织与团队共创式学习

力学与工程学院孔祥彬副书记、人文学院朱洁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兴民副教授、电气工程学院刘东老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分享了基于多维学术观和全人教育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了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组织与团队共创式学习模式对学习共享空间建构和学习共同体形成的促进作用。本专题研讨邀请了2018级力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杨静雷做专题研讨主持人,江苏师范大学熊岚副教授作为嘉宾对该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点评。这种跨界组成的专题研讨方式和学生主持人的精彩发挥受到了参会老师们的一致赞誉。

3.png

2)混合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学习活动组织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葛兴来教授与杨乃琪老师、建筑与设计学院韩效副教授、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王坤副教授组成混合教学团队,围绕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团队学习活动组织、主动学习原动力激发、学习体验与参与度提升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并与参会同行开展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4.png

3)基于多维学术观的全人教育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青娟教授以及各年级组教学负责人祝莹副教授、邓敬副教授、王俊老师和万江老师组成新工科教学团队,结合新工科背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全人教育理念,分享了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讨会以多维学术观为切入点,以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为主体框架,结合实际案例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

5.png

4)多维学术视角下多元教师发展与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

体育工作部宋爱玲副教授、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雷鸣副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君老师、机械工程学院梁红琴副教授组成教学团队,围绕“多维学术”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分享了我校基于“多维学术观”建设的多元创新型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成功案例,深入研讨了教师多维学术的整体提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明晰了多维学术观、全人教育、教师多元发展与课程创新之间的关系。本专题研讨特邀嘉宾华中科技大学胡善姣博士在自己对这些创新课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创新型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分析点评。

6.png

研究报告分享—电气类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实践与探讨

电气工程学院葛兴来教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只关注成绩而实际学习效果不佳的浅层或策略性学习”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教学理念,从学习科学角度分析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策略,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为载体,分享了多元评价混合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葛教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统计数据表明,过程性评估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进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7.png

5年来,在教务处与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的共同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融合教师发展多维学术观、教务处与教师发展中心双螺旋合作”的交大特色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支持体系。推进实施了新教师岗位培训、首开课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等项目,我校受益教师1000余名;开展了新生研讨课、跨学科课程、如何上好一堂课、促进深层次学习策略、通识课程、翻转课堂与混合教学等存在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教师达1300余名;涌现了一批富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热情的任课教师,推出了200余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课程,为学生创造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8.png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