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导教学、实践衔接理论

2019-11-13 14:35:39.25   分类:要闻及动态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5194 返回列表

目标引导教学、实践衔接理论

——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主干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研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创新论坛

“新工科”建设系列研讨 第七期

117日,教务处与建筑与设计学院在建筑馆A100报告厅联合主办了“新工科”建设系列研讨的第七期活动——“目标引导教学、实践衔接理论——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主干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研讨”论坛。教务处崔凯处长、代宁副处长、毕凌岚副处长、特聘专家范怡红教授,以及来自信息、土木、交运、材料、人文、建筑、电气、机械等多个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外校的40多位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研讨会由教务处代宁副处长主持。

 1_副本.jpg

首先,教务处崔凯处长简要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背景通报了教务处近期关于卓越班和拔尖班建设、双一流建设等近期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投入和对教学成果认定的力度,为学校教师发展搭建更加良好的平台,为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2_副本.jpg

之后,建筑与设计学院杨青娟副院长做题为《目标引导教学、实践衔接理论——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主干课概况》的发言,从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建筑类专业主干课设置、教学方式、思考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筑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具体实施策略。介绍了“一框架-三阶段-三系列”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结合图示解释了建筑设计教学主线框架、城乡规划专业及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系统框架。针对社会变化的新挑战,她也提出了教育什么样的人,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的思考。

 3_副本.jpg

随后建筑专业主干课1-4年级的专业负责人进行了汇报交流。一年级负责人万江老师做了题为《形之上下——从构成到建构到设计入门》的发言,介绍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概览,这是一门面向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五大板块、两个学期贯通来实现四大目标:认知由浅入深、知识融会贯通、技能叠加训练、方法求同存异。

 5_副本.jpg

二年级负责人邓敬老师做了题为《“学——做”拓展模式下的二年级设计课程教改》的发言,辨析了二年级阶段教学的内核和教改的不同切入点:“学”和“做”,通过不同设计来实现平行切入、限制与关联、角色置换等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学——做”模式的深化与拓展。邓老师还分享了许多课程过程的精彩照片,引起了与会老师的强烈兴趣。

 6_副本.jpg

三年级负责人王俊老师做了题为《基于实态调研和问题分析的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发言,介绍了课程改革的背景,并详细介绍了建筑设计教学主线框架中三年级所处的特殊地位,三年级课程架构,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四个主要目标:一是实态调研和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二是完整设计过程的训练,培养严谨设计、规范设计的职业建筑师素养;三是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技术经济指标及评价标准的掌握;四是创新思路的拓展。

 7_副本.jpg

四年级负责人史劲松老师做了题为《强化城市设计主线,分解技术教学要点、 构建学科交融、突出实践的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四年级教学体系创新报告,介绍了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四年级教学组是如何在坚持“城市与技术”这一主线基础上,改造设计课题,建立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相互支撑、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多向开放的选题构架。

 8_副本.jpg

规划专业负责人、教务处副处长毕凌岚老师做了题为《创新实践,翻转纵横——立足创新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框架体系设计》的发言,介绍了城乡规划学科特点,教学改革的初期思考——从方法教学开始,多课堂联动模块设计等内容。

本次研讨会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需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主题,内容丰富,参会老师都表示收获很大,并在会中会后与建筑与设计学院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建筑与设计学院在“新工科”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在专业建设上体现了对人文、对社会、对生态、对环境的深切关注,重视实践与理论深度结合,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框架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部模块化细分、课程间密切衔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其理念、方法、策略对我校相关学院的“新工科”建设和卓越班、拔尖班建设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13.jpg

撰稿:杨青娟、韩效    摄影:张方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