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课程】《走进风景园林》——“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2019-05-14 17:34:08.647   分类:要闻及动态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2473 返回列表

课程名称:《走进风景园林》

上课时间:1-17周 星期一 11-12节

上课地点:X9203

授课老师:陈睿智

一、教师简介

1.jpg


陈睿智:硕士生导师,景观工程博士,讲师,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为风景园林、生态景观、风景区规划等。参与编著《风景名胜区规划》(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教学课程:本科课程《风景区规划和遗产保护》、《景观工程》、《走进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风景旅游区开发与规划》、《可持续景观工程技术》。

二、课程介绍

1.课程概要

《走进风景园林》是一门以风景园林知识讲授结合具体案例赏析的跨学科创新课程。老师通过讲解园林要素、构景方法、赏析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园林基础知识体系,再以实际案例赏析帮助学生掌握园林自然科学和人文、生态等综合知识。以分组辩论和撰写调研报告的考核形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2.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程分为4个板块:

(1)课程基础知识讲解:风景园林基本要素;风景园林构景方法

(2)中外园林赏析

(3)现场教学

(4)学生发挥:分组抽签辩论

1.png

(图为课程内容)

3.教学方法与理念

本课程针对多专业学生开课,考虑到学生对风景园林背景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选课学生来自各个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有限等现实情况,课程在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基础上,采用主导-主体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突破以往单一教学的局限,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体验

这节课陈老师首先讲述了园林中植物选择的原则,着重介绍了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形式,主要有孤植、对植和列植、 丛植、聚植、群植、片植七种形式,分别对六种配置形式的植物选择、特点及功能做出说明。

1.png

(图为孤植图)

以“孤植”为例,孤植主要选择分支高、树冠开展、叶面宽大的植物,具有展示形体美和遮阴纳凉的功能。另外,孤植配植要展示其自由、活泼的姿态,同时要注意植物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比如台湾成功大学大草坪中的大榕树,形态优美,遮阴功能强,已成为该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如果是在较小空间内,树种要尽可能小巧玲珑、外形优美、色彩艳丽,最好是观花或观叶树种,如小的庭院中孤植梅花树,枝干古朴,冬季满树繁花,花香馥郁。

1.png

(课程相关图)

谈到“列植”,老师举出交大犀铺校区南区宿舍楼下的乒乓球场的例子——列植的天竺桂将偌大的乒乓球场划分为三个长条形空间,具有遮阴功能与运动空间分割空间分割功能,既限定了每组同学的运动空间,又不遮挡观赏视线,提升了同学们的运动舒适度。同时还以学校主道为例,讲解了校园的主道两边以行道树进行列植的原因。

1.png

(列植——天竺桂)

老师讲授完每一类植物配置形式的基础知识,尽可能以校园和成都市园林中的具体植物景观为例,配以现场拍摄照片进行分析,以身边的植物景观为例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交流

记者:陈老师,我了解到这门课是跨学科课程,那这门课程是如何体现跨学科特色的呢?

陈老师:风景园林中包括建筑、植物、水体、山石等具体的景观要素,这些要素的构建既要符合工程规范,也要体现园林艺术的美感;构建出的景观也寄托了设计建造者的情感和理想寄托,有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同时,古今中外的园林都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在缓解热岛效应、降低雾霾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门课包括自然科学、生态环境、艺术体验和人文修养等跨学科知识。比如,有电气专业的同学课后说喜欢这门课中包含的艺术、生态内容,这与他们平时的专业课程内容不同,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生态方面的知识;而人文类专业的同学则觉得园林中的景观很美,通过课程学习,知道了园林中景观要素——比如建筑的艺术美与功能、空间、比例等是紧密结合的。

记者:那这门课程还有哪些创新之处呢?

陈老师: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既有与课程相关专业的建筑类、土木工程类的同学,也有对人文类知识有所了解的少数人文类专业同学,但大部分同学选课前对课程内容毫无了解。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见解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好也不同,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众口难调”现象。因此,从专业融合的角度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实现跨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互动,发挥“主导-主体”教学体系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记者:您刚刚说到希望学生们发挥主体作用,您觉得这会给学生带来哪些收获呢?

陈老师:首先,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小组,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专业融合;其次,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赏析,建立学生们的园林基础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们掌握园林自然科学和人文、生态等综合知识;最后,学生们通过分组辩论和实践调研,提升自己的信息查阅能力、逻辑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创造力

教务全媒体中心—为学工作室

记者:朱良秀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