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创新论坛
“新工科”建设系列研讨 第六期
11月1日下午,电气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应用专业教学设计联合研讨会于犀浦校区十号教学楼(电气馆)10212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由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副主任葛兴来教授主持,邀请了电气、物理、机械学院的多位相关授课教师到场分享相关课程的教学经历及经验、并特邀了教务处范怡红教授以及来自数学、物理、信息、材料、机械、地质、建筑、体育等专业的多位教学设计师到现场交流研讨,共谋新工科专业建设大计。
电气学院“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应用”新工科专业方向由西南交通大学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合作办学设立。双方领导着眼未来中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制造前景,以产教融合的理念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教学实践,建立了校企双导师指导制度,按照本-硕-博三级层次结构进行贯通式人才培养,实现产学关联、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企业和国家培养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同时力争将该专业方向建设为我国“新工科”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心功课人才的基地。
为了让参会老师对新专业方向建设有一个基本了解,电气学院全程参与建设的刘东老师介绍了办学背景及发展现状,从中车丁荣军院士与交大就功率器件方向进行联合办学的初衷出发,详细介绍了校院两级领导以及课程组老师如何在新工科及学校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将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改革试点进行关联,确保联合办学既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又能满足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管控要求。此外还对企业和学校因各自体制和定位不同产生的合作办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为兄弟学院进行校企合作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在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兄弟院系任课教师大力支持以及丁荣军院士指示中车半导体事业部全力配合的条件下,课程组老师多次前往中车调研,校企双方对新专业方向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各个细节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准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具体实施,目前该专业方向已经开展了两届学生的授课工作、初步落实了本科阶段校企两地教学模式的构建、专业培养方案的架构、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本-硕阶段招生推免等议题,基本梳理出校企合作打造新工科合作新专业的大致框架,同时也规划了后续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办学思路。
接着,电气学院孙鹏飞老师以新专业的“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程为例,分享了自己在新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之初,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参考“交大-利兹”学院的教学模式,探索性采用“喔”教学模式和paper-based实践课程体系,高质量地完成了课程教学的经验。
之后,负责新专业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以及工程传热学等专业课程授课的物理学院和机械学院老师们依次对当前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介绍,同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研讨。
在听取了任课老师们的分享后,范怡红老师充分肯定了电气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创办新工科专业方向的努力,并赞扬了课程组教师们两年来对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方面所做的持续探索和贡献,并建议接下来要在学生团队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关注,在专业方向学生的选择上要提前,最好从大一就开始介绍新专业和筛选学生,让他们从入校开始就对此专业产生兴趣、认同感和荣誉感并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认识和目标,需要让学生们从上课之初就建立团队,增强合作意识和归属感。接着,来自信息学院的校教学设计师李君老师介绍了欧林学院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自己在跨学科课程中探索出的快迭代创新教学法;来自地环学院的校教学设计师郭永春老师分析了欧林学院、密涅瓦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并指出快迭代创新教学法值得大家借鉴。接下来,来自不同学院的各位教学设计师也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功率半导体教学设计时如何采用快迭代式的教学方法,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如何同时兼顾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力争展现出交大卓越人才的风格和特色,比如创新型、跨学科、兼容并蓄;加强功率半导体班级的班级建设,多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感;学院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对口的师资力量,组织老师去企业或其他高校学习相关课程的进一步设计和建设;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和关注力度,建设让学生感到骄傲和荣誉感的班级,借鉴茅班学生的流动准入和准出制度,允许优秀学生进入,淘汰末尾。
在各位老师热情洋溢的讨论之后,葛兴来老师代表电气学院新专业方向建设团队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出席研讨会的老师特别是学校和兄弟学院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希望在新专业方向后续建设中,学校分管部门和兄弟学院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与支持。在新工科建设、卓越与拔尖人才培养2.0背景下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高水平校企联合办学是新工科建设的方向,在开初阶段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在领导的关怀和教学团队的努力下,已经走出了很可观的第一步。今天的研讨会又汇聚了各位参会老师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集体智慧,新专业建设团队会认真汇总各位老师提及的问题和建议,结合校院领导对新专业建设的指示精神,汇总出相关可执行的操作建议并汇报给校院领导,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领导参考,为新专业开课老师们提供一个更好地课程建设和课程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培养密切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最后希望参与新专业建设的老师共同努力,在学校教学设计师团队的持续关注下,进一步加强“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应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优化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共同努力,力争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工科卓越班建设优秀范例。
撰稿人:电气工程学院 马兰 刘东 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