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0月13日,首届四校社会创新项目成果展及研讨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我校毛盾老师与宋爱玲老师出席此次研讨会,我校五个项目组的五位学生代表参加,共获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与3个参与奖。其中:“VLK废旧自行车再利用——健身与手机充电”项目荣获二等奖。
首届四校跨学科社会创新项目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发起,澳门同济慈善会支持,联合已经在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做出转变的四川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本校。首届四校社会创新项目成果展及研讨会上,来自我校我校茅以升学院开设的跨学科课程的师生与四川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师生共20组团队在决赛现场展示了自己实施一年的跨学科社会创新项目成果,并与社会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就跨学科研究导向的社会创新课程的建设进行研讨。我校参与的五个项目分别为:“VLK废旧自行车再利用——健身与手机充电”“《互联网+交换柜”“基于LCZ理论的校园热环境调查与优化策略—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为例”“大型木质繁花规”和“闲置书籍的重生—循环利用交互性平台的设计与创新”。
在以上项目中,我校师生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融入了自己的项目中,并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身边的人甚至社会。例如我校参赛小组已做出可视化的设计产品如集健身与充电为一体的改造型自行车和互联网+交换柜。
13日的研讨会上,我校师生与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的师生就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面临的课题选择、课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组织管理及推广、教师工作量等9个核心问题进行研讨,聚焦学生和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讨论各校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梳理出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的框架、关键步骤与基本原则,促进此类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宋爱玲老师主持了一个问题的研讨。在她的主持和讲解中,其他参与院校和嘉宾院校的师生均感受到我校在跨学科课程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宋爱玲老师分享的我校质量评价体系表示了肯定。
据悉。此次研讨会致力于共同探索学生从“以知识和考试为导向的学习”到“为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学习”的转变,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社会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以一门课程的试验,开辟出一条当前中国大学培养社会创新人才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