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年会与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2017-01-09 16:41:14.32   分类:教学改革与研究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5370 返回列表

 (供稿人:程谦恭)


2016123-4日,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年会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2016)(第10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我校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副主任程谦恭教授,参加了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年会;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齐华教授,以及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副主任赵晓彦副教授、廖昕讲师、刘园园讲师、梁毅讲师,测绘工程系副主任黄泽纯副教授、系主任助理游为讲师,环境工程系副主任龚正君副教授,参加了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123日下午举行的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年会上,与会委员听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关于核心课程《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测量》两门课程教师研讨班的情况和经验,讨论了后续核心课程研讨班的开办问题、新形势下地质学人才培养的对策、《地质学相关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实施等内容。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发布以来,我国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大步快进,在课程建设应用、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引发了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为了深入贯彻教高[2015]3号文件精神,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有效提升和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的能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本届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以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主题,围绕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地球科学课程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等专题,在已有的地球科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成果基础上,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为核心,组织广大高校地球科学教师广泛汇聚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深入研讨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探索和实践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线上线下互动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不断凝聚共识、集聚优势,构建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共建共享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切实服务广大地球科学课程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着力提高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下地球科学课程教学质量。

123日的大会上,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高校的著名专家教授,进行了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做了题为“南京大学的地球系统科学实验班”的大会报告。他介绍了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方案-“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框架、通识教育改革、“五四三”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斯坦福大学跨学科教育的启发、南大地球系统科学实验班构想与学习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与政策、地球系统科学实验班培养计划、地球系统科学教学和研究面临的挑战等内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

124的分会场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五个分会场,进行了“地质学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地质、地理专业实习实践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遥感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矿床学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地图学与GIS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灾害学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沉积学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等10个专题内容74场学术报告、讨论和交流。

这次会议,是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会议,会议代表来自全国高校和中科院,共计96个单位548名代表。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