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保障、质量提升与教学创新’高级研修班(第二期)”

2019-08-23 22:23:35.767   分类:要闻及动态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1816 返回列表

近年来,学校在质量保障、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逐步创建了“质量+创新”的教学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应广大高校要求,2019年8月17-18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课程建设研究专委会、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举办了“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保障、质量提升与教学创新’高级研修班(第二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宜宾学院五所高校共52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学校副校长冯晓云、教务处处长崔凯、副处长代宁、康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我校特聘教授范怡红出席研修班并作报告,学校在质量保障、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师代表在研修班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图片1.jpg

17日上午,副校长冯晓云首先以“做好本科教育顶层设计,促进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为题作报告。她分析了本科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动向,介绍了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理念,阐述了学校 “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个融合推进五课堂建设、通过四个加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通过四项保障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本科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随后,详细介绍了我校对重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阐明了学校本科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重点说明了“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并以问题为导向,就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作了深度阐述。

图片2 .jpg

冯晓云副校长作报告

教务处处长崔凯以“构建与实施高校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题作报告。崔凯处长分析了高校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从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五点思考出发,引出我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愿景,即“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剖析了高校需要怎样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我校以“学”为中心的“一框架、两体系、三支撑”的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该机制基于以“学”为中心综合性课程设计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普适性、闭环、综合性、平衡性”四项特征的课程质量标准框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课程质量评价和课程教学创新两个互为促进、不断优化的体系,并通过质量保障机制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卓越教与学支持的有效支撑,形成了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和兴趣不断增强的“质量+创新”的教学文化,切实解决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促进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图片3.jpg

崔凯处长作报告

范怡红教授以“从教师发展到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学创新支持体系建设”为题作报告。她首先从教师发展“为什么做”、“怎么做”和“做什么”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切入,详细介绍了我校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体系,即全阶段教师发展体系和“1-2-5-5-5”教育教学创新支持系统。随后,范怡红教授从“转变理念关注学生”、“依托教改创新教学”和“长线支持个人到团队”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与支持体系的构建,并以实践案例的形式,进一步分享了教学创新支持体系建设在实际层面的操作。最后,她从聚焦核心点、关键点把控和难点攻克对教学创新支持体系建设进行了总结、聚焦和展望。

图片4.jpg

范怡红教授作报告

17日下午研修班的第一阶段为教学创新案例分享。我校教师孔祥彬、郭永春、李君、梁红琴、宋爱玲、王玮、王坤和葛兴来分别就思政课程、通识课程、跨学科课程、混合教学课程等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创新进行了案例分享,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

图片5.jpg图片6.jpg

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第二阶段由教务处副处长康锐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深度解读”为题作报告。康锐副处长分析了高校课程教学面临的三大挑战和大学课堂普遍的现状,提出开展课程评估的愿景:鼓励支持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系统解读了本科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质量保障工作机构、组织架构、评估任务与环节、文件体系;针对课程评估的五个指标,即“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行为与效果”、“成绩评定与反馈”、“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评估方法和关注点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他对如何看待学生评教、课程评估对老师的意义、校级本科课程评估结果的用途、学生评教结果的用途、质量保障氛围营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图片7.jpg

康锐副处长作报告

18日的研修内容由教学管理专题工作坊和创新课程教学专题工作坊构成,两个工作坊同步进行。在上午的教学管理专题工作坊中,教务处副处长代宁首先以“高校如何支持质量提升与教学创新——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报告:首先讲解了学习型组织相关理论,随后他从系统思考法则出发,探讨了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关键问题,接下来从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剖析了团队核心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的发生、扩散与创新社团,并对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原则、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中,代宁副处长都结合了典型案列,从理论到实践,更深层次地帮助各位老师理解。在报告后,参会教师分别围绕“系统思考11法则与教学质量提升”、“各项核心修炼与构建教学质量提升机制”、“针对质量保障、教学创新、教师发展、学生支持四项工作,设计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机制”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分享。

图片8.jpg

代宁副处长作报告

图片9.jpg

小组研讨及经验分享

在创新课程教学专题工作坊,我校宋爱玲老师以“10个3解析以思维与能力为导向提升学生创新创造力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为题、郭永春老师以“跨越边界与重构教学——《思考学习》跨学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李君老师以“回归生活、快速迭代、PBL——创客特色的学习观察和跨学科教学应用”为题,分别基于设计思维、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跨学科课程设计对创新课程教学进行了分享。在报告后,参会教师围绕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质量保障、学生评教、培养方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分享。

图片10.jpg

宋爱玲老师、郭永春老师、李君老师分享创新课程教学案例

图片11.jpg

小组研讨及成果分享

在下午的教学管理专题工作坊,电气工程学院赵舵老师以“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交流报告”为题,从学院概况、确立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专业认证促进办学理念革新、配套制度激励教师教学创新、改革创新推动优质资源建设五个方面,数学学院潘小东副院长以“‘双万计划’背景下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及质量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为题,从学院概况、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四个方面,分别讲解了各自学院在质量保障、质量提升和质量评价方面的举措和经验。在报告后,与会教师围绕教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分享。

图片12.jpg

赵舵副院长、潘小东副院长作报告

图片13.jpg

小组研讨及成果分享

在创新课程教学专题工作坊,我校教师孔祥斌以“基于‘从游’理念的课程学生自组织模式设计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详细分析了课程学生自组织模式中各主体的定位、自组织流程、课程安排、新媒体的运用、图书资源、自评小程序和优秀学员评选,最后分享了该模式在其他教师和课程中的推广。王坤老师以“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教学活动”为题作报告,他将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体系应关注学生成长作为引入,阐述了对教学活动目标和分类等思考,随后他从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出发,通过案例的形式,详细讲解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他分享了学生在课程学习后的收获。随后,参会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专业和背景,开展了跨学科课程设计并进行了分享。

图片14.jpg

孔祥斌老师、王坤老师分享创新课程教学案例

图片15.jpg

小组研讨及成果分享

当前,在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新时代高教40条”精神引领下,特别是2019年4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之后,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西南交通大学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打造“质量+创新”的教学文化,真正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