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教学负责人专题研讨班:从教师发展看本科人才培养——鼓励教师以创新求卓越

2019-11-18 15:05:20.33   分类:要闻及动态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2729 返回列表

2019年11月14日14:00,第三期教学负责人专题研讨班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会议室举行,教务处副处长代宁、康锐、毕凌岚,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南、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王蔚,特邀嘉宾龚晖、范怡红,各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教师代表等出席了研讨班,研讨班由教务处副处长康锐主持。

本次研讨班的主题为“从教师发展看本科人才培养——鼓励教师以创新求卓越”,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师和教学负责人分享、主题研讨和部处交流发言。

在研讨班第一阶段上半部分,教师代表王坤、孙燕云、黄兴民、宋爱玲、郭永春、陈民武围绕教师发展和本科人才培养,结合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享,其中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课程构建、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机制和手段的建立和完善、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困境与教学鸿沟成为教师代表们集中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师发展与提升、教研融合与跨学院交流平台、“新工科”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教师代表分享.jpg

教师代表分享交流

研讨班第一阶段下半部分是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分享交流。土木工程学院富海鹰副院长首先分享了学院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十大工程”,她提出学院第二轮综改的顶层设计即以“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全力推进“六位一体”的一流建设与发展工作,以实现学院各项工作一流。其中,她重点讲解了学院人才培养“十大工程”,包括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教学大纲全面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45分钟课堂教学建设、教学研讨活动建设、教改项目与成果规划与建设、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实习实践与基地建设。在“十大工程”中,她指出尤其要重视加强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和45分钟课堂教学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富海鹰.jpg

富海鹰副院长进行分享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学勇副院长分享了学院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三项举措:一是守初心:筑牢情怀底色。将相关内容作为教师思想教育的必修课融入入职教育、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纳入评价考核,违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宣传典型事迹,营造良好风尚。二是树标杆:激发成就动机。通过实施“五星工程”、“名师培育计划”、“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鼓励引导教师追求卓越。三是强团队:搭建发展平台。包括加强系室建设、建设教学团队、构建帮扶机制。

李学勇.jpg

李学勇副院长进行分享

数学学院潘小东副院长分享了学院支持教师发展举措及对学校相关建议。潘小东副院长首先讲解了学院支持教师发展的举措: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解决信念、方向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具体措施的问题);二是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做好学院的课程评估工作;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发挥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四是注重教师分类培养、平衡发展、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对学校的相关建议:一是不仅仅是人才计划,应该为所有老师提供全周期成长支持计划,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实行学分制,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提高基础性绩效工作额度,保证合理的工资水平,为老师安心从教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加强部门间协作,合并同类项,化简工作事项,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老师们真正能够潜心教书育人;四是一般性号召与个别具体指导相结合。

潘小东.jpg

潘小东副院长进行分享

研讨班的第二阶段为主题研讨分享,特邀嘉宾、各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教师代表围绕教师发展及本科人才培养相关主题进行研讨,并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机制体制建设与完善、教育观念与教学风气转变、“传帮带”建设、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平台搭建、加强机关和教学单位联系、专业竞赛认定、教室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主题研讨.jpg

主题研讨及交流发言

研讨班的第二阶段为部处交流发言。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南首先针对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发言,她指出,在当今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下,人才培养更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依托新工科的建设,加强本科教学的学科交叉,不断开阔本科生的眼界,培养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爱。学校拥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科研在反哺教学时,针对的群体恰恰是数量最大但实际效果却较弱的本科生。从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在本科生阶段没有享受到学科交叉的益处,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更是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背景。从现实情况来看,外校毕业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的眼界、科研素养等方面都优于我校毕业的学生,尤其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更要思考如何在本科阶段开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积极引导高层次科技人才与本科教学教师的互动,加强科研与教学的融合,重新审视职称评审条件;二是从本科教学的角度,搭建更多不同层面(院级、校级)的发展平台;三是建立更多科研与教学融合的项目,引导支持教师发展与成长。

周南.jpg

周南副院长发言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王蔚提出,今后将在总结和吸取教师成长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深入一线基层,开展调研,倾听心声,做好教师发展和相关服务工作。

王蔚.jpg

王蔚副部长发言

教务处副处长代宁提出,在当今时代,不能做纯教学型的高校教师,必须将科研与教学有效、深入融合,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与教学存在的所谓的“矛盾”,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现状,需要在适应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突破。此外,他陈述了近期学校人才培养重点工作:一是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课程的建设。现阶段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快思考如何实现新工科的落地和持续发展;二是绩效改革。绩效是对有效果的进行奖励,但与教学相关的很多举措很难或短期内难以判断成效,因此需要兼顾“质”和“量”;三是对教师的引导,建议多从正向开展,而不以惩罚的角度。

代宁.jpg

代宁副处长发言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康锐对学院和教师代表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应:针对优秀教师由“点”到“面”,教务处将在下一阶段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引导支持教师发展;绩效改革方面,坚持建、用、评的原则,结合学院意见,制定相关政策;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将组织搭建更多平台,形成更多成果;职称评审方面,优化评审条件,扩大教学话语权;今后将加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分合作,共同做好教师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工作。

康锐.jpg

康锐副处长发言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