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任凯利
上课时间:1-17周星期一11-12节
上课地点:X1223(犀浦校区)
一、导师介绍:
任凯利,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曾获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等奖项。
二、课程梗概: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意义
第二章 “微时代”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章 大学生的网络流行文化及新媒体使用
第五章 互联网真假新闻:辨识与应对
第六章 互联网中的“煽色腥”
第七章 网络舆论:真实抑或幻象
第八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活
第九章 交大Kelly说新媒体运营与实践
第十章 大学生新网络素养的提升
第十一章 课程学习成果汇报与总结
第十二章 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有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教学目的:
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着力于更新网络素养教育观念,科学设计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
三、走进课堂:
夜色朦胧,月上枝头,早早准备好的任凯利老师与翘首以待的同学们在周一晚七点半的上课铃声中共同开启这堂课。任凯利老师以热点讨论“上海名媛”为引题,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数位同学发言后,任老师将同学们发言中所提及的若干关键词写在在黑板上,其中包括超前消费、网络包装,眼球经济、共享经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任老师随后引导大家,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辩证思考,听取他人看法的同时保有自己的观点,“上海名媛”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原因和社会心态,我们需要深入的思考,正确的对待。
随后,任老师分别进行了名为“微时代,人人都在发声”和“我们变了,或者我们需要改变”两个专题的授课。在第一个专题中,任老师说: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变成了麦克风和摄影机,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利,都拥有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都有将平凡变得不平凡的可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它们让每一个声音都可以激起浪花。
第二个专题就相对理论化一些。任老师首先列举了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新特点:动态发布所带来的实时性增强,信息渠道多样性、平台性突显,以及互动性变强,参与度变高等。而后,任老师对未来媒体的趋势与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带领大家从人们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空间与时间感的丧失以及信息负载过重等方面对当下新媒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最后,任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任老师解释道,人通常害怕发出与周围不一样的声音。因此,在表达自己想法与观点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的赞同,就会更加积极地传播这一观点;相反,如果自己的观点无人理会甚至被群起攻之,人们会倾向于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则越来越沉默。任老师警示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失去,我们就会变成网络的附庸,失去思想的自由,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
四、对话名师:
记者:请问您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素质有什么评价?
任凯利老师:总地来说是参差不齐,相对偏低的,因此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设这堂课的原因之一。
记者:请问您希望通过您的课达到什么效果呢?
任凯利老师:同学们可以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正确使用新媒体,不成为新媒体的附庸,而是将新媒体变为自己生活学习上的有利工具。
教务全媒体中心—为学工作室
记者:方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