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前沿首页媒体交大
 
 
中国教育报:西南交通大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全面深入实施“216质量工程”
 
前沿网:http://qy.swjtu.edu.cn   时间: 2010-4-19 9:05:52   作者: 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413

        最近,首届“顶嵌杯”全国嵌入式系统C语言编程大赛中,来自近500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的大学生代表和近100个企业工程师代表参加了比赛,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凯同学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大赛最高奖)。
 

软实力支撑教学硕果
   

        在西南交通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大批参加学科竞赛的专业队伍,这些孜孜不倦的交大学子们在2009年收获颇丰: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到处都有他们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参加的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14项、国家级二等奖16项、国家级三等奖28项。


        光环背后是学校强大的教学软实力的支撑:学校建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即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通信工程、建筑学和交通工程;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和教育部创新团队;3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种“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有校内实训基地6个,创新教育基地9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0余个,每年投入实习经费达600余万元。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这些成绩在西南地区高校中可谓名列前茅。这得益于2007年国家正式启动的“质量工程”和西南交大的“216质量工程”。“质量工程”高举改革创新旗帜,以优化本科教学质量为契机、以教学改革为依托,吹响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集结号。在西南交通大学看来,“质量工程”是教育部的“规定动作”,为了应对国家战略的要求、应对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应该给自己增加难度,学校精心设计了更为详尽的“自选动作”-“216质量工程”。

“216质量工程”出台背后


        “216质量工程”的出台,蕴藏着无数交大师生们的心血。此前,学校通过“十一五”规划前期建设,本科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从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抓教学质量,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科学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本科教育体系,引发全校师生们的热议。


        学校煞费苦心地在全校展开本科教学大讨论。有人认为,西南交通大学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具有了“立足西部,服务铁路”的布局,就应当抢占高速铁路发展的大好时机,多培养应用实践、技术开发等应用型人才。也有专家指出,现代社会技能型人才已趋向饱和,真正需要的是研究型的高端人才。更有人提出,以现实需要来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不够的;应当坚持用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和谋划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多培养一些国际化人才。


        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看来,争论中有一点毋庸置疑,从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高校的功能和定位以及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亟待重新认识。西南交通大学要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要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必须从思维、方法、工具和实践等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思想观念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科学谋划本科教学工作、建立与完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体系。结合科学发展观,如何依托优势学科、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热门话题之一。


        经过半年多的深入基层调研,谨慎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最终,西南交通大学“216质量工程”于2008年横空出世。


“216质量工程”构建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体系
  

        “216质量工程”包括“两个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一个平台”(教学信息化平台)和“六项建设工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两个体系”保障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它是“216质量工程”的统领和核心,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创新教育都要列入其中,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该体系意在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交通科学技术发展人才、区域发展人才的基地和引领力量。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培养都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创办了“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和“3+1”订单式培养的“高速铁路动车组班”、“高速司机班”、“铁道电气化班”、“铁道工程班”、“地铁班”,进行研究型、创新型一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和试点,并坚持从课程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及科技创新活动、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基地四个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3+1”培养模式中,动车组班毕业生已经进入北京铁路局动车客车段;铁道工程班已经进入北京铁路局客车专业综合维修基地;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铁路局;而高速司机班则实现了现如今全国高速客运专线的绝大多数司机都是西南交大培养出来的景象。在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的“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优质资源,造就适应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教学成果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学校抢抓先机,抢占人才制高点,引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自去年起,学校筹建“茅以升学院”、“詹天佑学院”,以此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茅以升学院”培养拔尖类研究创新型人才,实行本硕博培养计划衔接。“詹天佑学院”培养铁路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行本硕培养计划衔接。2010年1月11日,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在西南交大正式启动,学校与北京铁路局对签约北京铁路局的50余名学生进行“3.5+0.5”联合培养。这标志着学校已向国际化高铁人才培养迈进。据西南交大副校长蒋葛夫介绍,西南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力,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要求,将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在高速铁路领域动手实践能力强、具备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轨道交通发展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力争在全国高校中走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行业发展的新路子。


        质量保证体系,它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际上是向管理要质量,它将进入教学环节的可控因素都控制起来,是管理的保障。它覆盖了多个层面,在角色方面,有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在环节方面,有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硬件条件方面,有教室、图书、实验室等;在制度方面,有规范性文件、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等。


    “一个平台”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2008年,学校研发的“学分费核算与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与财务数据的实时对接,使教学信息交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学资源库、教学活动互动平台、教学监控与质量保证平台、教学信息实时发布平台、教学信息服务网、校园移动综合信息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教学网站和服务平台也即将投入使用,将大大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目前已建成校内主干千兆,出口万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建有各种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以及一批资源丰富的各级精品课程网站;完善了教务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并以学生、家长、教师、教务员、管理员为核心用户定制不同功能,同时集成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教学管理与研究的信息交互。


        “六项工程”夯实教学基础。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教风学风等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六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学校的国家质量工程项目总数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进一步夯实了教学基础,为六项基础性教学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着肩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西南交通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将继续推进国家质量工程,以学校“216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突破口”,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