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英语: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探索交大特色的新文科发展之路

2022-07-04 09:06:27.38   分类:一流专业建设   来源:教务处   阅读量:4749 返回列表

英语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四川省最早设立英语本科专业的重点理工科大学。1997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英语类二级学科方向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2010年起与人文学院共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招收“译介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9年,英语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学校轨道交通优势学科的结合,立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内涵,以英语学术读写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为核心能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扎实语言基本功、创新思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型/复合型英语人才,以应对未来交通行业对一流人才的需求,凸显理工类一流英语专业办学特色。

二、专业综合改革情况

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个性特征、动机潜能和全面发展,实施专业大类培养,强调通识教育和多元发展,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机制,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

1.探索新时期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交叉融合、协同共享”的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和四川的区域优势,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切入,以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为旨归,探索“新文科”改革,着力于突破传统文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侧重和创新创业意识淡漠的教育现实,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文科属性实现的重要途径,促进语言与文、理、工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融合,创建多学科互通共享的新型文科实践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建新路径和新型组织模式。基于该模式的《基于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获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推行“悦读+”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改革

确立了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社交能力为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按新时代文科建设要求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阅读为基、以读促写、激发兴趣、提升能力”为路径的“悦读+”能力培养模式,推行“英语经典作品阅读计划”,将阅读英语经典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和实施优质在线课程建设规划,构建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和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此外,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开展以读促写、以读促说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把握学生兴奋点,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构建学习共同体。

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优质教学资源

引导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外语学科人文教育功能,重视科技发展对学科未来的冲击和行业专门化人才培养的挑战,加强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经费投入,围绕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建设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将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服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按照“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等要求,建成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认定线上一流课程2门、校级线下一流课程3门、校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课程2门,编写出版《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职场英语》《实用英语教学语法(词法篇)》等系列教材。

1656896534635057436.png

图1 《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第1—4册封面

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打造一流创新实践平台

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持续优质发展的动力,三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总计14项。加强第二课堂规划与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每年举办“秋季论坛”和“春季论坛”,建立“英语朗读者”“英语演讲者”“城市名片展示”“旅游推介大会”等英语口语实践平台,打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学术共同体。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与策马翻译集团、成都格诺希教育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一系列的实习实训活动,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获批教育部教育司第二批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

1656896544899050184.png

图2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一等奖证书

5.健全和完善系级相关制度保障,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保障机制

在全系范围内强化一流本科教育意识,营造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氛围。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堂教学的八条规范》《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课程评分细则》等本科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本科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在政策、制度和资源配置方面加大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对有突出贡献和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三、专业特色工作

通过深入扎实的科研基础,构筑教书育人的基石。以“三全育人”和“润物细无声”的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格、高尚情操的人;以前沿理论与深厚文化兼具的视野引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思考滋养课堂,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与独立思考能力。

1.“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示范

坚持将“三全育人”思想以及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机制与课程体系之中。教学设计方面,立足于教学大纲、教学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需求,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进行修订,并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质量标准》。课程思政方面,以提升育人效果为核心,在教师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课程思政教学举措,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研讨与交流。

1656896607735035652.png

图3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分享

2.夯实科研基础,提升学术实力与影响力

注重创设优良的学术环境,支持教师在学术领域的拓垦。采用跨学科、跨媒介等多重研究方法,丰富学术研究方向,除了文学、语言学等英语专业的传统研究方向,教师研究方向还涉及区域国别研究、文化研究、历史学等,为学生汲取知识与文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通过学术项目立项、学术论著发表、主办或参与学术会议等,专业在学术研究上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培育出具有多元化、持续性等特点的学术生长力量,提升了本专业的学术实力以及影响力。

1656896624560028376.png

图4 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首届专题研讨会大会合影

3.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专业积蓄了一定的学术研究能量,而这些以项目、论著、学术交流为显性成果的学术研究,最终反哺到平常的教书育人与学术指导之中。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积淀,专业已形成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各领域方向研究为支撑的教学体系。除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语言基础课,还具有专业深度、延展度的几类课程,如区域与国别研究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等。通过“以研促教”,专业教学更加多元、更具思想深度与广度,有助于使学生建立更完备的知识体系、更宽广的学科视野与跨学科视野,而在教学中,教师亦形成新的问题意识并获得新的学术研究触发点。如钱亚旭博士将自己在《英国脱欧及其身份建构的文化研究》一书中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跨文化交际”课程具体教学中,摸索出一条“观时政,品人文”的特色教学法,为学生理解时事政治提供了一个窗口。

1656896641730072639.png

图5 学院教师在《今日头条》的“时政钱言”栏目

四、育人成效与社会评价

人才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一次性通过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专业排名大幅上升,根据“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武大版)”,2017—2021年英语专业的排名实现了五连升,2021年位列全国第48名(位居全国前5.2%),全省第二,跻身“5★-专业”行列。

毕业生及社会评价高。专业近三年深造率保持在40%左右,超过95%的毕业生对专业总体满意度较高;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高,超80%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和外贸行业,与专业优势匹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课程设置与单位需求能够较好匹配,深造高校认为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文学素养、写作能力较强。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