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讲座地点:犀浦校区X4520地学学院第一会议室
活动/讲座嘉宾:何思明 研究员/博导
嘉宾介绍:
何思明,男,45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滑坡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形成演化机理与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边坡稳定的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理论、预应力锚固技术与耐久性、开挖边坡超前诊断与超前支护、崩塌滚石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强震带边坡位移控制设计与柔性防护、地质灾害动力过程模拟与定量风险评价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 检索12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研发的多项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以及西藏干线公路减灾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主要内容:
专题1:崩塌滚石灾害具有突然性和随机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难点问题。以接触力学为基础,结合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滚石与防护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研发了系列耗能减震工程防治新技术,并应用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专题2:山地灾害动力演化过程预测是山地灾害定量风险评估与制定减灾决策的基础。在连续介质力学与热动力学框架下,采用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山地灾害运动过程中的沿程侵蚀、孔压演化、破碎解体影响,结合深度平均理论,构建系列山地灾害动力学演化物理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并结合自适应网格,在GIS支持下,构建适应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生山地灾害动力过程仿真的高效算法,实现山地灾害全过程动力演化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