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预期学习成果
本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当今社会的计算和信息素养,能够了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实现信息化与专业化的融合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部分组成。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能够: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理解计算模型与计算思维,掌握程序存储的概念、计算机系统与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理解数字化信息编码和位模式的概念,掌握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包括掌握常用进制转换方法、数值数据的表示、文本数据的表示、以及数据压缩和条形码等基本知识; 3.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典型存储器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现代存储体系结构、微型机部件间的连接(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接口)、指令系统和程序指令执行过程、以及常用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性能指标等基本知识; 4.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文件的概念与软件的内涵、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及维护的一般方法、操作系统内核与外壳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实现、PC机的启动过程和修改系统启动顺序的方法、以及Windows 7系统的文件管理等基本知识;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网络,包括掌握网络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组成、网络的分类、网络参考模型与互联设备、局域网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典型局域网结构与应用、局域网组网技术、Internet的地址、Internet服务的工作过程以及Internet接入方式等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的脆弱性、常见的病毒类型、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包括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古典加密技术、常见信息安全机制、黑客攻击与常见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工作机理、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与预防方法等基本知识; 7. 了解数字音频/图像/视频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包括掌握媒体的概念和类型、多媒体技术的内涵、声音的基本特点和音频信号的数字化、数字化图像和图像的数字化、颜色模式、数字视频的基本特点和数据压缩等基本知识; 8.熟悉计算机系统工作环境,具备Windows系统配置、Internet网络典型应用、office文档制作、网页制作、以及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日历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景红主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2. 景红主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3. 课程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 学校官网http://www.swjtu.edu.cn/→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教务网) →课程资源中心→西南交大精品资源开放中心→大学计算机基础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六、成功的技巧
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思维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为专业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
七、学术诚信规定
1. 要求独立完成所有实验任务和严禁抄袭。凡发现以他人作品替代等不实成果,其实验成绩一律记为0分。 2. 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实施任何违纪行为;凡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纪行为,将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八、其它
|